【红旗飘飘】翱翔在雪域高原的雄鹰

来源:中国黄金集团 发布时间:2011-06-09 浏览次数:1265

  展开宽阔翅膀的苍鹰,翱翔在雪山之间。湛蓝的天空点缀着白云朵朵,身处人间圣域的西藏,一切仿佛都沉静下来。有一群普通人,在这海拔5300多米的雪域高原书写着不平凡的故事。

  不平凡,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站在那里,更是因为,在挑战生命极限的高海拔矿区,这些皮肤黝黑的汉子们积极乐观地忠实履行职责。虽在极寒高原,只有雄鹰相伴,牦牛为伍,可他们内心的信仰让自己的精神世界无比充实。

  中国黄金集团西藏华泰龙矿业开发有限公司的职工们,在艰苦环境下创建了八项行业第一,带动周边藏区的经济发展。“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是需要一点精神的。”该企业总经理姜良友和党委书记滕永清一致认为。

  在该公司海拔5300米的作业区,飘扬着一面鲜艳的党旗,所在的党支部因此也有了一个特殊的名字——5300党支部,这个支部现有党员23名,其中藏族党员4名。下设5个党小组,分别为生产技术、雄鹰测量、地质勘探、安全环保和甲玛工贸小组。

  在生命临界区打造精神家园

  5月30日,记者来到了西藏拉萨墨竹工卡县甲玛乡。这里的最高区域海拔5300多米,气候条件恶劣,空气含氧量仅为平原地区的40%到60%,人即使保持静止状态,也相当于在平原负重20公斤。

  一座简易板房坐落于海拔5100米的山间平地,这是5300党支部大本营。

  板房内一隅摆放着一个白色盆子,这是他们最为珍惜的一件物品——盆里种的蒜苗,是方圆十几里唯一的绿色。屋内摆放着几张行军床,进行勘探测量工作的职工有时会在这里休息。床头贴着的白纸上,留有一位职工的领悟:“理想和现实是有差距的,幸好还有差距,不然谁还稀罕理想。”

  这是“山上不长草,氧气吃不饱,终年雪不断,四季穿棉袄”的生命临界区。平常人快走几步,就会喘不上气。跟随着测量队员的足迹攀爬至矿区海拔最高处时,记者切身感受到了挑战生命极限的感觉。

  这里,罕见的苍鹰距离人竟如此之近,它盘旋着从队员们行走的路径上飞过,有时,苍鹰会驻足在不远处,静静凝望着他们。在海拔5300米处,队员们把一个旧铁皮车厢改装成板房当做前线指挥部。党旗,就插在这里。

  支部书记温广平是个辽宁汉子,望着静谧的雪山,他认真地对记者说:“到这个地方,我们真正知道了精神的可贵,在这里坚持工作,单单依靠物质激励是难以支撑的。”

  “ 不想让家里人看到关于自己的报道 ”

  黝黑的皮肤,洁白的牙齿,黑得发亮的眼睛……他们的平均年龄才23岁,全部具有大专学历。经常在矿区海拔最高的山顶上工作的正是这样一群可爱的年轻人,他们是5300党支部带领的“雄鹰测量队”。

  他们刚毕业就来到了人迹罕至的高海拔地区,先后测量绘制出拉萨河取水点1:500地形图,矿山主平窿1:500地形图……今年,他们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工人先锋号”称号。

  同样是年轻人,和留在大城市工作的同学相比,他们获得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

  25岁的金鑫回答:“我们收获了金子般的友情和难得的人生体验。”他的同事王立国说:“没有吃不下的苦了,到哪儿都能干。”

  在风雨无常的雪山顶上,他们经常匍匐在山坡上一点点地进行工作,雪山的洗礼让他们从“白面书生”迅速成长为皮肤黢黑的男子汉。

  这些小伙子刚入藏时,经过了好久的适应期。白天干了一天的活,晚上还要经常加班绘图。有人在剧烈的高原反应下,甚至整宿睡不着觉。最难耐的是寂寞与想家,深夜,有人抱着电话和家里人说了好几个小时的话……

  春节期间,这些队员中的很多人没有回老家,而是选择在荒凉的雪山上留守。大年初四,他们顶着寒风和沙尘开始测绘工作,为的是抢在工人正式上班前,完成对运矿公路的测量。

  他们想尽办法克服身体不适,吸氧、吃药,努力遵循科学工作规律调适身体。如今,他们已完全适应这样艰苦的工作环境。他们说,在这样的地方工作,最可怕的不是工作艰辛,而是心灵的孤独。有了党支部,感觉有了凝聚力,大家互相关爱,早已成为真正的好兄弟。

  远离大都市灯红酒绿的繁华,这些年轻人没有任何怨言,他们觉得自己的精神世界是充实的。

  在采访即将结束的时候,一位测量队员对记者说:“说心里话,我不想让家里看到关于我们的报道,我之前跟家里说这里什么都好,我怕爸妈看到我们工作的场面会感到难受。”

  话音刚落,刚才还有说有笑的他们都沉默下来。

  5斤土豆坚持了4天

  “现在条件已经好很多了,我来时这里一片荒芜。”26岁的勘探职工赵孝武俨然已是“老西藏”。

  2007年,青海大学土木专业毕业的赵孝武怀着对西藏美丽风光的憧憬来到了华泰龙,尚未看到美景的他在这却遇到了一场生死考验。而正是这场考验,让他对生命的意义、对党员形象有了深切的认知。

  项目建设时期,需要在甲玛矿区的后山进行25个探矿孔的施工,其中12个孔在悬崖峭壁上,并且都在海拔5000米左右。为完成钻孔施工,指挥部要在山上修建宽达4米的勘探公路,可山上除了坚硬的角岩,就是永久冻土层。待修的勘探公路险峻陡峭、蜿蜒曲折,赵孝武和同事们在山上攀上爬下,有时冒着冰冷的雨雪,有时头顶炎炎烈日。

  2008年5月的一天,山上下起大雪。赵孝武、陈建设和三位同事一直干到晚上10点,走回帐篷时已是午夜12点。干了一天活的几个汉子,当晚就把帐篷里的3斤大米都吃了,只剩下5斤土豆和一些白菜叶。可到了第二天,他们没有等来救援——由于雪下得太大,山路已被阻断,下面的人即使把铁链子缠在轮胎上驱车上山,也屡屡受阻。

  此时赵孝武尚未觉察危险,但有着丰富野外勘探经验的陈建设知道,他们将面临难以想象的困难:大雪持续下着,通信中断,5人靠5斤土豆和积雪烧水能坚持几天?

  作为老党员的陈建设站了出来,召集大家开会,把当前的困难讲给大家听,鼓励大家团结起来,省吃俭用。

  赵孝武心情沉重起来,裤子上的雪水也顾不得烘干,他忧郁地想:“我这么年轻,难道就要交代在这里了?”

  到了第4天上午,大家已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开始想着留下点什么话。帐篷上的积雪越来越厚,赵孝武内心也越来越沮丧,已懒得收拾积雪,心说“要塌就塌吧”。陈建设不动声色地和赵孝武聊天,讲自己如何从一个中专生成为工程师,讲自己几次在野外遇到危险终化险为夷的经历,冲淡赵孝武的恐惧心理。赵孝武的内心一点点平静下来,终于等来了轰鸣的救援机器声……

  赵孝武觉得,党员就应该是陈建设那样的人。下山后,他正式向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成为入党积极分子。

  “ 他们都很 ‘ 呀咕嘟 ’ ”

  57岁的藏族阿旺大叔一提起5300党支部的职工们,不住地伸出大拇指:“他们都很‘呀咕嘟’(藏语“好”)。”

  党支部成员非常重视藏族同胞的宗教、文化和习俗,多次深入到老乡家中进行扶贫慰问。

  当初华泰龙矿业开发有限公司进驻这里时,阿旺大叔曾心存疑虑。现在他看到水依然清澈,没有任何污染,完全放下了心。他告诉记者,作为公司一员,他真心希望公司能长久地发展下去。他和公司车队队长强巴等9名藏族员工,提出了入党申请,成为入党积极分子。

  实际上,该党支部“和谐共建”的理念渗透在全公司。在开发矿产资源的同时,企业注意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提高矿区周边农牧民群众收入。目前,该公司下属的甲玛工贸公司全部为藏族员工,人均月收入4270.63元。公司现已分红133万元,甲玛乡每户平均可分得2030元,大幅提高了当地百姓的人均收入。

  雪域高原的夜幕降临,雄鹰归家,可海拔高处依然闪烁着点点灯光,5300党支部职工们的身影正如群星一般闪耀在这世界的屋脊……

Baidu
map